寒竹:后政改时代香港社会发展的出路
6月18日,2017年香港政改方案在香港立法会以8票赞成、28票反对被予以否决。香港政改的五步曲在关键的第三步遭遇重挫而停止。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当日宣布解散政改咨询专责小组, 香港政改何日再能提上议事日程,现在无人能预料。
到目前为止,香港社会对政改方案受挫的反应相对平静,这说明各界舆论对6月18日的立法会投票表决的结果早有预期。众所周知,“泛民派”在立法会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票数,足以否决政改方案。《纽约时报》在立法会投票表决的前一天援引“泛民派”的说辞,认为超过三分之一的立法会议员会投反对票。尽管6月18日立法会的表决出现了“建制派”临时缺席的意外,但投票表决的结果并不出人意外。不过,政治喧嚣之后的平静并不意味着社会问题的解决。展望未来,香港社会可能会长期面临以下严重问题:
第一,少数骑劫多数的现象在未来还会出现
这次香港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是一次典型的少数骑劫多数的恶例。6月18日立法会投票表决前香港的各项民意调查都清楚表明,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与舆论场和政治场的生态严重不符,支持特区政府政改方案的大多数香港居民的意见难以在政治上和舆论上得到表达。下面是几个不同民调机构在立法会投票前表决前取得的民调结果。
根据香港最大劳工团体工联会的调查结果,有82%受访市民希望可以“一人一票”选行政长官,其中76%被者访者赞成立法会通过政改方案。
商界支持政改方案的比例更高,香港六大商会: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地产建设商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在立法会投票表决前均向会员发放关于香港政改的问卷调查表,90.8%受访会员表示支持特区政府的政改方案。调查也同时显示,91.1%受访会员认为,若果社会多数民意支持通过普选方案,立法会议员便应该跟从民意投下赞成票。
香港中国力研究中心委托专业民调机构得到的结果显示,反对政改方案的只占21.9%,支持和接受政改方案的占70%。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赞同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的占70.8%。
此外,根据香港民意调查中心作电话抽样调查,近85%市民认为,立法会议员应按大多数市民意愿,通过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
显而易见,各项民调反映出来的意见大同小异,都与香港政治舞台和舆论场上的声音有很大差别。在香港的政治舞台和舆论场上,持极端偏激态度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声音很大,能量很大。而大多数平和理性的民众由于缺乏政治平台和表达渠道,难以表达自己的政治选择,少数极端派很容易在一些重大的社会议题上骑劫社会多数。
从香港回归后的历史看,这一次少数反对派在政治上骑劫整个社会并非第一次。2003年香港反对派发动“反23条立法”的街头运动,迫使特区政府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2012年,反对派发动街头运动反对在香港实施国民教育,迫使特区政府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的规定。从香港的政治生态看,舆论场与政治场跟香港社会的真实民意相去甚远。由于香港舆论场与政治场与社会现实的背离,少数人仍有可能在将来以街头政治的方式绑架或骑劫整个社会,香港未来的政治发展仍将是波涛汹涌,类似于去年占中行动的街头闹剧可能还可能多次出现。
第二,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仍是香港社会最大的困境
根据中国力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在“经济发展”、“收入公平”与“政治民主”三个选项中,受访者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心居于首位,远远高于公平问题与民主问题。这说明,尽管香港各派在政治上纷争不已,但民众感受最深切、最不满的还是经济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内地的迅速发展,缺乏独立性的香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到2013年,香港的制造业只有2万人左右,相当于八十年代初的五十分之一,而现在的香港人数已经700万出头,服务业超过就业人口的85%。也有数据统计说香港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93%。相比较而言,香港地区既无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也无引领世界潮流的国际时尚品牌,而作为内地跟海外经贸联系的中介角色逐步丧失。目前,香港的零售、餐饮、酒店、仓库、物流、码头中的低端工作构成了普通劳工的主要就业机会。
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开放的自由行虽促进了香港的旅游业与零售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香港社会的就业问题,但自由行本身对香港经济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而难以成为香港经济的增长点。展望未来,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依然如故,难以看到有根本性改变的希望。
第三,畸形的房价与贫富悬殊仍是香港社会矛盾的焦点
由于香港的经济空心化,中产阶级急剧萎缩。普通市民的收入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状态。香港普通雇员的工资在回归后十几年几乎没有增加。但十多年来,香港的楼价和租金迅速攀升,普通物价也不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香港变成了承租者的社会,绝大部分社会财富都被业主占有,普通香港人都在为地产商打工。
与普通市民实际收入不断下降相比较,几家控制了香港经济命脉的大地产商每年都获取巨额暴利,根据《福布斯》财富榜,李嘉诚在2012年的财富增加了36%,增值高达624亿港元,这跟普通市民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香港大资本对社会的垄断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丧失在香港普通市民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也引发了强烈不满的情绪。
由于香港畸形的土地制度,土地垄断的情形早就存在。在七八十年代,香港几大洋行拥有大量的土地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香港回归后,英资退出后的土地市场通过整合,逐渐形成了今天香港地产商的四大家族。这四家最大的地产商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控制了香港55%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新的地产商已经极难进入这个市场。而大地产商凭借地产事业获取的暴利,进而收购拥有大量土地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今天香港的公共交通、煤气、电力以及超级市场等,大多皆由大地产商所控制。朝未来看,香港社会的贫富悬殊与住房问题仍将困扰着大多数的香港居民。
但是,尽管香港社会未来问题重重,但总体来说来形势还是可控。坚守国家政治底线的强大中央政府仍是稳定香港的根本力量。香港反对派在政治上折腾喧嚣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央政府在街头政治的压力而退让妥协。他们在2003年的“反23条立法”和2012年的“反对国民教育”的街头运动中曾经迫使特区政府退让。但是,中央政府这一次在香港政治改革问题上表明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即使政改方案在立法会受挫,即使行政长官的选举原地踏步,全国人大在去年8.31批准的政改方案也绝不可能收回。展望未来,香港的反对派虽然还会采取骑劫社会的街头政治行动来胁迫政府,但是,只要中央和特区政府坚守政治底线而不动摇,坚守法治而不妥协,反对派的街头政治闹剧终究难以持久而不可避免走向式微。
香港未来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乏力与社会贫富悬殊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由于反对派的处处制肘长期以来无法解决。在经过了围绕政改的政治喧嚣之后,香港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到迫切的现实问题上。如果香港政府在未来几年能够拿出魄力,摆脱反对派的阻挠,做出一两件真正能够解决香港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香港民众将会重拾信心,社会还是大有希望。
到目前为止,香港社会对政改方案受挫的反应相对平静,这说明各界舆论对6月18日的立法会投票表决的结果早有预期。众所周知,“泛民派”在立法会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票数,足以否决政改方案。《纽约时报》在立法会投票表决的前一天援引“泛民派”的说辞,认为超过三分之一的立法会议员会投反对票。尽管6月18日立法会的表决出现了“建制派”临时缺席的意外,但投票表决的结果并不出人意外。不过,政治喧嚣之后的平静并不意味着社会问题的解决。展望未来,香港社会可能会长期面临以下严重问题:
第一,少数骑劫多数的现象在未来还会出现
这次香港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是一次典型的少数骑劫多数的恶例。6月18日立法会投票表决前香港的各项民意调查都清楚表明,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与舆论场和政治场的生态严重不符,支持特区政府政改方案的大多数香港居民的意见难以在政治上和舆论上得到表达。下面是几个不同民调机构在立法会投票前表决前取得的民调结果。
根据香港最大劳工团体工联会的调查结果,有82%受访市民希望可以“一人一票”选行政长官,其中76%被者访者赞成立法会通过政改方案。
商界支持政改方案的比例更高,香港六大商会:香港总商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地产建设商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在立法会投票表决前均向会员发放关于香港政改的问卷调查表,90.8%受访会员表示支持特区政府的政改方案。调查也同时显示,91.1%受访会员认为,若果社会多数民意支持通过普选方案,立法会议员便应该跟从民意投下赞成票。
香港中国力研究中心委托专业民调机构得到的结果显示,反对政改方案的只占21.9%,支持和接受政改方案的占70%。另外,调查结果显示,赞同行政长官必须爱国爱港的占70.8%。
此外,根据香港民意调查中心作电话抽样调查,近85%市民认为,立法会议员应按大多数市民意愿,通过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
显而易见,各项民调反映出来的意见大同小异,都与香港政治舞台和舆论场上的声音有很大差别。在香港的政治舞台和舆论场上,持极端偏激态度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声音很大,能量很大。而大多数平和理性的民众由于缺乏政治平台和表达渠道,难以表达自己的政治选择,少数极端派很容易在一些重大的社会议题上骑劫社会多数。
从香港回归后的历史看,这一次少数反对派在政治上骑劫整个社会并非第一次。2003年香港反对派发动“反23条立法”的街头运动,迫使特区政府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2012年,反对派发动街头运动反对在香港实施国民教育,迫使特区政府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的规定。从香港的政治生态看,舆论场与政治场跟香港社会的真实民意相去甚远。由于香港舆论场与政治场与社会现实的背离,少数人仍有可能在将来以街头政治的方式绑架或骑劫整个社会,香港未来的政治发展仍将是波涛汹涌,类似于去年占中行动的街头闹剧可能还可能多次出现。
第二,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仍是香港社会最大的困境
根据中国力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在“经济发展”、“收入公平”与“政治民主”三个选项中,受访者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心居于首位,远远高于公平问题与民主问题。这说明,尽管香港各派在政治上纷争不已,但民众感受最深切、最不满的还是经济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内地的迅速发展,缺乏独立性的香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到2013年,香港的制造业只有2万人左右,相当于八十年代初的五十分之一,而现在的香港人数已经700万出头,服务业超过就业人口的85%。也有数据统计说香港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93%。相比较而言,香港地区既无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也无引领世界潮流的国际时尚品牌,而作为内地跟海外经贸联系的中介角色逐步丧失。目前,香港的零售、餐饮、酒店、仓库、物流、码头中的低端工作构成了普通劳工的主要就业机会。
现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开放的自由行虽促进了香港的旅游业与零售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香港社会的就业问题,但自由行本身对香港经济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而难以成为香港经济的增长点。展望未来,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依然如故,难以看到有根本性改变的希望。
第三,畸形的房价与贫富悬殊仍是香港社会矛盾的焦点
由于香港的经济空心化,中产阶级急剧萎缩。普通市民的收入实际上处于负增长状态。香港普通雇员的工资在回归后十几年几乎没有增加。但十多年来,香港的楼价和租金迅速攀升,普通物价也不断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香港变成了承租者的社会,绝大部分社会财富都被业主占有,普通香港人都在为地产商打工。
与普通市民实际收入不断下降相比较,几家控制了香港经济命脉的大地产商每年都获取巨额暴利,根据《福布斯》财富榜,李嘉诚在2012年的财富增加了36%,增值高达624亿港元,这跟普通市民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香港大资本对社会的垄断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丧失在香港普通市民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也引发了强烈不满的情绪。
由于香港畸形的土地制度,土地垄断的情形早就存在。在七八十年代,香港几大洋行拥有大量的土地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香港回归后,英资退出后的土地市场通过整合,逐渐形成了今天香港地产商的四大家族。这四家最大的地产商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控制了香港55%的房地产市场,如今新的地产商已经极难进入这个市场。而大地产商凭借地产事业获取的暴利,进而收购拥有大量土地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今天香港的公共交通、煤气、电力以及超级市场等,大多皆由大地产商所控制。朝未来看,香港社会的贫富悬殊与住房问题仍将困扰着大多数的香港居民。
但是,尽管香港社会未来问题重重,但总体来说来形势还是可控。坚守国家政治底线的强大中央政府仍是稳定香港的根本力量。香港反对派在政治上折腾喧嚣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央政府在街头政治的压力而退让妥协。他们在2003年的“反23条立法”和2012年的“反对国民教育”的街头运动中曾经迫使特区政府退让。但是,中央政府这一次在香港政治改革问题上表明了非常坚定的立场,即使政改方案在立法会受挫,即使行政长官的选举原地踏步,全国人大在去年8.31批准的政改方案也绝不可能收回。展望未来,香港的反对派虽然还会采取骑劫社会的街头政治行动来胁迫政府,但是,只要中央和特区政府坚守政治底线而不动摇,坚守法治而不妥协,反对派的街头政治闹剧终究难以持久而不可避免走向式微。
香港未来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乏力与社会贫富悬殊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由于反对派的处处制肘长期以来无法解决。在经过了围绕政改的政治喧嚣之后,香港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到迫切的现实问题上。如果香港政府在未来几年能够拿出魄力,摆脱反对派的阻挠,做出一两件真正能够解决香港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香港民众将会重拾信心,社会还是大有希望。